第五十一章 政治只是爱好,摸鱼才是生活!【求追读!求各种票!】

        

“搞定!”

        

将经过大明本土化改造后的普鲁士军事教育培养制度,原原本本抄录到了纸上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检查几遍,确定没有错漏之处,这才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,再一转眼,便对上了刘伯温百无聊赖的目光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咳咳,老师!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俺写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只要交给干爹,所有勋贵就都要欠老师一个人情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

这次让刘伯温背了这么多口黑锅,季秋的心里也是很过意不去的,赶紧套了几声近乎。

        

听见动静,刘伯温僵硬的调转视线,仿佛才想起还有季秋在场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哦...是文和啊...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夫居然还没死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小脸一红,恬不知耻的奉承道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师这是哪里话!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您得跟彭祖一样,活他个七百多岁!”

        

用鄙视的目光打量了季秋好一会,刘伯温这才拿起桌上的纸张,查看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

片刻后,刘伯温看似神色如常,心中却是暗暗震惊于这套制度的先进性。

        

说句实在话,季秋挑在这个时段,便将这套制度拿起来,着实是有些大材小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

冷兵器时代的兵种就那么几个,很难将多兵种协同作战玩出花来。

        

至于火铳,目前更多的是充当城防武器的角色,野战中极难发挥作用,还取代不了弓箭手的战略战术地位。

        

毕竟只要一下雨,这玩意就只能当棍子抡人。

        

光冲这一点,大明军中很多人就对火器的可靠性颇为怀疑。

        

也就只有等到热武器成建制的被运用到战争,尤其是坦克诞生以后,大量的兵种不断兴起,这套制度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。

        

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

冷兵器时代,基层军官的素质不太重要,能否取得胜利,主要还是看战前主帅的一系列准备,以及麾下部队的训练程度和装备精良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

可以说,冷兵器时代的很多战役,都存在有“战前定胜负”的因素,不太依赖战时的临场发挥。

        

但等到作战范围和作战距离,由于热武器的诞生被大范围延展后。

        

能够亲临战场的一线基层军官,就成了左右战争胜利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的这套制度,最核心的地方,就是能够给大明培养出数量众多,并且具备一定作战经验的军官。

        

然后再在战与火的淬炼中,筛选出真正的帅才。

        

更是由于教官的人选,都是从沙场上退下来的年迈宿将众,选拔而出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不必担心教导下去的内容,与当今战场的情况脱轨,能够做到与时俱进。

        

也正是因此,一旦有了什么先进的军事发现和军事理念,很快就能够传播到大明的所有军队中。

        

这便是季秋为了将来的大航海时代,或者说海外殖民时代,所做的第一步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

大明为什么会错过大航海时代?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事摊开讲,能水上几十篇论文。

        

可说白了,真正的原因就一句话。

        

大明缺乏海外殖民的原始动力。

        

大明实在是太富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

在西域人的眼中,大明是一位带着丝绸手套,雍容华贵的女王,对世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。

        

大明,这两个字,便是先进与繁荣的象征。

        

甚至周遭的小国,很多都是抱着“能当大明的狗,就是最大的荣幸”的态度,争相归附。

        

在这种情况下,大明的利益团体怎么会愿意探索海外!

        

论文明和先进程度,大明天下第一,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只配给大明提鞋。

        

论财富,大明皇家不稀罕用的劣等瓷器,放到西方便是被人哄抢的珍品,能够换回数之不尽的白银。

        

躺着就能把钱挣了,并且天下没有比大明更舒服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

谁还愿意去海上讨生活啊?

        

反观欧洲,落后与野蛮不说,还始终没有诞生一个大一统的国家,成天除了干就是干,几乎就没消停过。

        

那版图的稀碎程度和零散程度,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,恨不得都能当场昏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

尤其是在全世界的白银涌入大明后,欧洲的白银储备渐渐匮乏,价格飙升,直接导致了“白银战争”的爆发。

        

当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之后,贵族们发现欧洲的白银也就只有这么多了,别说和大明贸易,就连充当货币在国内正常流通都做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

无奈之下,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,踏上了寻找白银的旅程,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。

        

说到底,还是被生活逼得!

        

要是日子过得好,谁愿意冒着喂鱼的风险,到海上晃悠去?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人性,趋利避害的本能,刻在基因里的那种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要做的,便是赋予大明这个动力,或者说创造出一个具有这个动力的阶级。

        

其中的奥妙,就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规则中。

        

勋贵子弟,通过考核后可袭爵,但同族子弟,通过考核后不可获爵,仅可获得军职。

        

为了确保爵位的传承,大明未来的勋贵,一定会猛生孩子,并且给后代都送入五军都督府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

只需几代人的发展,大明军队中便会充斥着大量虽有军职,但无爵位的军官。

        

这群人说是勋贵,倒不如说是一个新的势力,新的阶级。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阶级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呢?

        

没错,就是拼命积攒军官,争取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爵位。

        

但爵位这玩意又不是季秋的脸皮,有几千层那么多,不可能说发就发。

        

受制于此,这必定是一个充斥着动力,探索欲望的阶级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只需要适时的加以引导,海外殖民的初始劳动力不就来了吗!

        

等到越来越来的人,因为向大明运送回黄金,白银,香料,而获封爵位时。

        

无需季秋引导,大明的殖民浪潮也会前仆后继的进行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现在能做的,便是不断加速这一天的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文和...你又在想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

见季秋陷入了沉思,刘伯温心中一阵发寒,赶紧打断道。

        

刘伯温紧张兮兮的老脸,搞得季秋心中出现了一丝丝内疚,立刻安抚道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师莫要多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弟子接下来,应该是没什么事要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说的是实话,并没有忽悠刘伯温。

        

饭,要一口一口的吃。

        

这次落实下去的三件事,每件事都能够对大明造成深远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

但也意味着,旧有势力的反扑,同样会非常凶猛!

        

尤其是东南士族,待到确定名额归属后,那群落选的大族必定会形成一个全新的利益同盟,试图夺回自己的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

世上之事,但凡牵扯着利益二字,想要完成,总是艰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

斗争尚未结束,季秋仍需努力!

        

是以季秋并不打算节外生枝,而是全神贯注,戒备着东南士族接下来的出招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那你接下来是要?”

        

季秋腼腆一笑,理所应当道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“当然是继续回去,镇守水西门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

“干爹又没有给我安排新的职务,不是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

间歇性的覆雨翻云,搅动波澜,只是咱们季总旗的爱好。

        

持之以恒的摸鱼大业,才是咱们季总旗的生活啊!